【政策支持】 目前,能源局牵头制定的核电“十三五”规划已有初步方案,规划涉及核电发展的中长期展望, 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1.2-1.5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10%,每年新增6-8台核电机组,15年是核电重启的元年,共有8台核电机组核准开工,16年国内预计仍然会新增8台左右核电机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巴黎气候大会的发言, 中国计划到2015、2020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到11.4%、15%和20%左右,并且到2030 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欲实现这个目标,核电要扛大梁。 【业绩释放】 核电设备分长周期设备(生产时间超过1年)和短周期设备(生产时间不足一年),长周期设备一般在核电开工前1年左右开始招标,短周期设备在开工前后半年内招标,长周期设备一般在开工后2到4年内交货,短周期设备一般在开工后1到4年内交货,由于15年新批了8台核电机组,15年上市核电公司积累不少核电订单,该订单短期内不会反应在报表,明后年预计会再批8台核电机组,短、长周期设备明年进入订单爆发期, 16年下半年部分公司核电订单会确认在报表里, 2017 年绝大部分设备供应商将到收入确认高峰期。 15年、16年核电订单爆发,17年、18年业绩爆发,市场有望形成今年炒订单,明年炒业绩的格局。 【核电出海】 核电出海是国家高层的意志,2015年我国核电先后实现与巴基斯坦、肯尼亚、英国、罗马尼亚以及阿根廷等国的核电合作,斩获订单数百亿美元。根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容量接近 150 台机组,假设中国可以在未来5 年斩获其中的10% ,按单台机组150 亿元计算,则至少将带来2,250 亿元的订单收入。李克强是核电出海的超级推销者,捷克、保加利亚、南非等有望成为下一个核电合作国家。 【内陆核电重启】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核电强国法国的内陆核电占比接近70% ,内陆核电的建设运营并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12月3 日,内陆核电桃花江核电站顺利完成公众沟通同行评估,作为国内首次采用的公众评估方式,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根据世界核协会相关数据,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是正在规划且有望近期开工(Planned)的内陆核电站。远期来看(Further Proposed),我国规划建设的92个核电站项目中,内陆核电站机组数量达44个。而更远期(Less Definite or Further Away)规划的79个项目中,内陆核电站机组数量达34个。可以看出,在未来核电机组建设规划中,内陆核电站占比近50%,内陆核电站建设放开的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 目前国家已对愈30处内陆核电厂址完成初审,一旦首台机组开闸,后期将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 但是内陆核电在短时间内开工概率不大,沿海储备的新开工机组较多,在沿海前期准备的项目尚未消化完毕之前,重启内陆核电概率较小,然而内陆核电重启趋势不可逆转。 【催化剂密集】 核电从来不缺少催化剂,上至国家高层下至公司经营,核电隔三差五的就会被媒体报道一番,核电催化剂如下: 1)外国领导访华,李克强如果接见,那么李克强总理会强力推荐核电一番,中方愿加强在核电领域与该国的合作,最近的一个例子,15年11月下旬,捷克总理访华,李克强:中国核电技术和装备安全性好、性价比高、具有国际竞争力,愿积极参与捷克核电建设。2)习近平出国访问,如果被访问国与中国有核电上的业务往来,那么基本上要寒暄一番,签个协议是政治上的需要,比如15年年底习近平访南非,签了核电合作协议;3)国内开高级别的会议或者在公开场合讲话,李克强时不时会强调一下要加强核电建设;4)核电出海,中国核电企业中标了哪个国家的核电招标,这是重量级的刺激,比如南非核电在15年12月下旬已经启动招标,如果中国核电企业中标,那么对于中国核电设备供应商将是极大的利好,带来实实在在的订单;5)内陆核电重启阶段性消息,内陆核电短期内重启可能不会实现,但是高层可能会阶段性的透漏一下内陆核电重启的进度,对市场形成刺激,激发市场热情;6)16年预计会有8台左右核电机组被核准开工,每一台核电机组被国务院核准都将成为一种新闻,刺激参与者的神经;7)随着新的核电机组投入开工,明年核电订单将会爆发,核电上市公司时不时公告获得了××亿的订单,挑拨参与者容易冲动的内心。 【上市公司】 核电新项目由于受到日本福岛核电泄漏事故影响被搁浅了几年,核电上市公司这几年业绩一直下滑,随着国家高层对核电重视程度提高,新核准的核电机组增多, 核电上市公司业绩反转,15年收获了大量订单,16年将进入订单爆发期,17年订单业绩将被确认在报表,市场有望形成今年炒订单,明年炒业绩的盛况。比较存正的核电上市公司有台海核电、江苏神通、中核科技、南风股份、应流股份等,酌情参考。 原标题:核电有望成为下一个业绩爆发的锂电池 详细逻辑如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