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总设计师解密“华龙一号”的全球最高安全标准

发布时间:2016-1-3 16:15    来自: 三海一核

华龙一号的诞生和落地,让中国人从此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三代核电技术,而作为中广核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中广核咸春宇更是坦言“华龙一号让我们挺直了腰杆”。在此次华龙一号示范机组防城港二期工程开工之后,广核君有幸对他进行了专访,下面就让总设计师带我们一同解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如何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的。

记者:同为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方案与国际上现有的其他技术方案差异体现在哪?

咸春宇:从技术角度上讲,“采用177组燃料组件和三个安全系列”是华龙一号的主要技术特征。

反应堆方面,与目前二代加机型相比,在增大反应堆热功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反应堆的功率密度,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安全裕量,使反应堆更加安全。

三代核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华龙一号设计了完善的纵深防御安全系统。在表征安全水平的两个重要概率安全指标,即堆芯损坏概率(CDF)和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上,华龙一号分别低于10-6/堆年和10-7/堆年,远低于10-5/堆年和10-6/堆年的三代机组用户要求,满足全球最高安全标准。

EPRAP1000等在建三代核电技术方案相比,华龙一号具有“后发优势”,借鉴了其它先进核电技术方案的一些理念和先进经验。华龙一号在应对设计基准事故时,采用了三列实体隔离的能动安全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设计基准事故,控制机组状态,并最终将机组维持在安全停堆状态;在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时,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能够实现放射性包容的最终目标,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应该说,华龙一号设计融合了其他先进核电技术设计的优点,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在工程实施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我们在华龙一号设计时还要兼顾考虑它的经济性以及对相关制造业的带动作用。譬如说我们充分考虑了我国核电的产业基础,采用了成熟技术来减少工程实施的风险,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换料周期从较为普遍的12-18个月提升到18-24个月,电厂的设计可利用率达90%以上,进一步提升了运行的灵活性;三个实体隔离的安全系列进一步提高了运行维修的灵活性。总的来说,华龙一号实现了安全。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那么如果遭遇重大的自然灾害,华龙一号有何应对措施?这可能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咸春宇:在华龙一号正式启动专项型号研发工作不久,福岛事故就发生了。因此,在设计研发过程中,我们就充分汲取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特别是在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方面,华龙一号采用了非常多的措施来确保安全。针对地震风险,我们从设计上将电站的抗震等级从0.2g提高到0.3g,大幅提升了地震事故的应对能力。针对海啸等外部灾害,采用最高设防标准的同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全厂断电风险,我们加强了电源系统,能够在丧失厂外电的情况下,通过纵深防御的电源供应系统,提供全厂断电应急供电,确保安全系统运行。

此外,为了防止类似福岛事故的堆芯熔毁,我们设计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够通过非能动手段将堆芯热量排出,避免堆芯熔毁。为了防止堆芯熔毁后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我们设置了非能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系统(IVR),确保反应堆压力容器不熔穿,将放射性物质限制在压力容器内。针对福岛事故氢气爆炸的经验反馈,我们设置了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和点火器,及时消除安全壳内氢气聚集,防止氢气爆炸。这些措施确保了华龙一号即使遇到类似日本福岛这样的极端事故,仍然能够保障核电站安全,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上一篇:核电业绩爆发前景可期下一篇:让中国核电照亮世界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