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兰旻):近年来,中国核电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运行机组和在建机组数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始终践行核安全观,核电安全总体稳定,技术创新屡获突破,核应急体系日趋完善。未来,中国将在确保核电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核电事业,努力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 近日,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压力容器在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吊装成功,标志着中国在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和核电装备制造两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石岛湾核电站负责人杨俊辉介绍说,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核电机组,具有模块化建造、固有安全性、发电效率高等特点,“我们这个堆在没有外部任何动力或者电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把堆停下来,高温堆的特点我们叫绿色能源,基本上没有排放,而且用途很广泛,效率也比较高,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固有安全性。” 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涌现出“华龙一号”、“CAP1400”等示范项目,在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安全性始终被置于首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总设计师邢继称,在核电技术设计上要坚守安全是发展的生命线这一原则,遵循纵深防御的理念,“纵深防御理念是确保核电站安全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考虑和安排,就是要假设各种可能的事情发生导致核电站出现状况,确保在设计上有有效措施应对这些状况,而且这些状况是分级的。在每一个防御层次上都要求采取不同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每一个层面我们的假设也是尽管采取各种措施,我依然假设它失效,这种纵深防御安全设计,随着对核电安全理解越来越深入,包括汲取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核事故经验反馈,也基于我们现代技术不断发展,采取的手段更加有效、更加可靠。” 在追求技术安全的同时,中国的核安全理念上也实现了突破创新。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好地利用核能指明方向。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尽管核电发电量占比相较一些核电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中国核电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核电在运机组未发生过两级以上运行事件或事故,各项安全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建机组安全质量可控、在控。(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们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国核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重大改进。国务院发布了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安全改造等重点任务按计划有序落实,安全稳定性稳步提高。” 今年1月,中国在涉核领域发布了《中国的核应急》首部白皮书,全面集中介绍我国在核应急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进展。白皮书的发布,反映出中国核应急工作正积极努力地融入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南滨认为,白皮书的发布表明中国有能力确保核电的安全,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咱们国家以前核电发展起步比较早,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现在逐步成为世界核电大国。作为核电大国,现在颁布白皮书,应该说是体现我国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彰显咱们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们现在发展核电,我们是有相应一系列措施,确保核电安全和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创新、绿色将成为引导中国“十三五”发展的重要理念。推动能源转型,共创绿色发展,就要以创新带动核电发展、以责任保障核电安全。刘宝华表示,未来中国将努力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约占电力装机总量的3.2%,发电量约占5%,2020年在建核电3000万千瓦左右,‘十三五期间’,要完成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任务,在建CAP1400、‘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先进小堆等自主品牌的示范工程过程中,逐步完善科技研发体系,补齐短板,完成核电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型升级。”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