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党组成员王毅韧: 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是核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是核工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专业展览,两大活动同期同地举行,是今年核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次盛事,必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核能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岛核事故已过去五年有余,全球核能发展在理性反思事故根源,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核安全水平中逐步企稳回升。核电作为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低碳能源,仍是许多国家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缓解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能源选择。经过六十余年发展,中国核能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起了一套完整自主的核工业体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核科研设计和建造队伍,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的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约2831万千瓦,在建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72万千瓦。2015年,我们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通用核安全审评,国内首堆和国外首堆相继开工,标志了该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等已得到广泛认同。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压水堆CAP1400和小型多功能堆ACP100等核电技术研发也进展顺利,具备了工程实施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国试验快堆运行良好,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立迅速推进,超临界水冷堆、核聚变装置等先进核能系统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核燃料循环整体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不仅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满足部分国际市场的需求。此外,中国核技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未来几年中国预计每年都会开工建设几台核电机组。核燃料循环产业已将继续朝着规模化、秩序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目标稳步推进。作为世界核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自身减排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后福岛时代的全球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核能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敏感性,通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发展道路,这也是我们核能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愿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是坚持安全发展不动摇。核安全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习近平主席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在刚刚闭幕的第四次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构筑持久平衡的全球核安全框架提出四项主张。第一要强化政治投入,把握标本兼治的方向,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第二要强化国家责任,实施部署核安全战略,构建严密持久防线。第三要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推进协调并进势头。第四要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习主席还宣布中国加强巩固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五项措施,充分展现了中国同各国推进核领域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核领域法规体系建设,原子能法、核安全法进入了立法审查程序,建立起了与国际接轨、较为完备的核安全监管和核应急管理体系,核工业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中美核安保建设中心3月18日投入运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和培训中心。中国原子能核科学研究院微堆在完成低浓化改造后,3月26日实现满功率运行。我们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商定今年首次在华开展国际事务保护咨询服务,为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我们确立了核燃料闭式循环发展路线,提出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各领域协调发展,形成了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产业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国内所需核燃料已实现自主制造,全线打通了核燃料后处理工程,掌握了三代压水堆技术和具备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形成了制造大型核电机组主要设备的能力,建成了三座中低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厂,并正在开展高放射性废物深地势处置的选址工作。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我们按照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方针,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和支持,不断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研究,完善重大核科研设施及试验验证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华龙一号、CAP1400、ACP100等就是这方面的范例。此外,我们在先进燃料组件、核聚变、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核工业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我们高度重视核领域国际合作,中国政府与28个国家签订的核能和平利用的协定,加入公约及多边协议17项,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相关国家核行业主管部门及国际组织签订63份合作文件,并与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韩国、欧盟等建立了定期双边会晤机制,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格局。我们将继续以确保安全和防扩散为前提,秉持安全高效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和拓展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合作。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中国有句古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前中国拥有齐全配套的核燃料循环体系,自主设计开发了“华龙一号”、ACP1400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国家核安保示范中心,形成了一批先进的核技术产品,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核科研设施,我们愿意与各国分享经验,共同进步,为世界核能发展做出努力。 发展核能非常有意义,大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美两国的合作非常成功,他们和45个其他的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我们的各国如何团结在一起,来应对气候挑战、应对全球的挑战。核能科技不仅仅可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方,另外还可以有很多的用途,包括像医药、农业、工业等等,而我们的核能合作在全球都在开展,而且是基于长期的各种协议和公约。 太平洋核能理事会在过去40年中一直致力于在各国之间分享最佳实践,我们第一届太平洋核能峰会是在1976年召开的,成员来自15个国家,像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以及美国,拉美部分,包括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当然还有泰国、越南。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工作组,在很多方面分享最佳实践,包括公众沟通、标准、放射性废物管理、先进研究堆技术以及核安全和核监管,这些工作组的成员来自各个成员国。今年的大会也扩展了理事会的工作,这非常重要,今年我们有超过800位专家参加我们的大会,也有上千人会来参加我们的核工展,来了解核能的知识和核科技,这非常重要,所以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大会。另外,感谢主办方,中核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中核建,特别要感谢中国核学会作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来承办一流的国际性会议,让我们聚在一起。谢谢大家参会。期待着我们这一周能进行很好的讨论。 当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参与国际核能建设,随着中国核电“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核工展也成为展示中国核电、核燃料、核技术应用以及核仪器设备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是核能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世界秩序的重要环节,安全是核能发展的永恒主题。峰会虽然闭幕了,但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刚才宣读的李克强总理贺信要求,共同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核工业界将在贯彻落实习主席、李总理指示的同时,加强与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各国多领域务实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中核集团也愿同各国核工业企业一道携手共进,促进核能事业安全、高效发展,为全球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加拿大和中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了核能合作,1994年我们就签署了加中两国的首份合作协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合作,如坎杜反应堆就使两个国家受益。我们的关系也在不断的深化。 整个世界对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世界希望共建低碳经济,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携手合作。加拿大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我们派了一个很大的代表团来到中国。我们知道供应方在中国可以开拓他们的市场,共同建立新的反应堆,改善基础设施,并且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来开拓海外的第三方市场。同时,我们可以在坎杜反应堆基础上共同发展一些小型堆。同时我们两国非常愿意共同加强已有的加中的友好关系,而且尽我们所能推进这种关系,不仅在核能方面,还有在技术研发方面都会继续合作。未来五年,加拿大想把对于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翻一番,我们想推进我们的创新,促进全球走向低碳的未来。 现在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我们一代人的挑战,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体会,就是要不断加深我们之间的合作,并且为未来创造清洁的就业岗位,并为全世界树立榜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我们要更进一步紧密合作,政府之间要合作、企业之间要合作、监管机构要合作、实验室也要合作,这样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并且让世界更清洁、更光明、更繁荣,使全人类受益。加拿大非常愿意寻找机会,促进我们共同利益的发展。 现在全球有400多个核能反应堆正在运行,而且很多国家正在新建核反应堆,同时现在很多国家在规划和采取论证阶段的工作来发展自己的核能未来。我们非常愿意参与这样一个过程,希望未来进一步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并且希望中国发挥领导作用。 促进核电的发展,必须要安全,要加强核燃料循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投入商业化的问题,现在商业化的过程和安全的过程要并举。现在核电行业可以向世界展示,我们可以以安全的方式发展核电,并且降低成本,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建立更好的反应堆。 与此同时,除了主流核电技术以外,大家还呼吁要发展新的核能技术,比如像快堆的发展、希望更高效地利用核燃料。大家也非常有兴趣发展一些小型的反应堆,还有中型的反应堆,这些小堆和中型反应堆可以非常好的融入到电网当中,这些已经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为未来行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它更安全、高效。同时我们希望在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节能减排,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核能是非常重要的促进机制,每年可以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情况。当然,可再生能源会发展,但是核能肯定还是一个国家能源方面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我们要有责任去促进核安全,并且促进工作的透明,并且进行创新,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协积极支持中国核事业的发展,鼓励核能科技创新,探索创新动力转换有效途径,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核科技界的力量。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核电的迅速发展,公众对核安全关注进一步增强。“核”无国界,福岛核事故虽发生在日本,但其对全球核电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公众对核能的接受问题成为全球核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核科技工作者在做好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肩负着核科技知识传播和公众沟通的责任,使得核能创新与运用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今年我们将“核安全科普”写入年度科普工作要点中,我们愿意与大家加强合作,共同沟通探讨这一难题,鼓励中国的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创新公众沟通方式,开展积极有效的公众沟通,提高我国及全球公众对核科技、核安全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自始至终把对外国际科技交流放在重要地位。在科技交流方面,中国科协始终倡导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原始创新。学会在科技进步、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支持中国核学会,积极搭建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碰撞,与国际核领域同仁共同攻关、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促进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国际交流、合作、互动和友谊达到新的高度。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