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不足6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00万,却拥有58台在运核电机组、核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72.28%、每年电力出口收益30亿欧元,这就是法国! 今年5月,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当选时他支持降低核电使用,同意到2025年将核电占比降至50%,并关闭费斯内姆核电站。但法国能源专家Philippe Charlez当即表示,“到2025年将核电占比降低至50%”的目标过于雄心勃勃,这需要法国增加1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弥补核电供应减少。而法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目标是未来8年增加20吉瓦,根本不足以抵消核电的削减。 当其它国家尤其是周边的德国,反核活动如火如荼时,法国依旧保持对核电的高支持率。即便是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法国民意调查公司索福莱斯调查结果依旧显示,仍有55%的民众支持使用核能。法国,为什么会成为全球核电最受欢迎的国家? 民族属性:崇尚独立自由 法国的核电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而此后国际核电发展的环境,相比于美国五六十年代发展核电时的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堪称“云诡波谲”。先是发生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事故,接着又发生了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事故无情地改变了许多国家的核电发展政策。美国自事故之后的30年未再建一个核电厂,意大利、瑞典、德国等国也纷纷暂停建造核电厂。 但法国却是个例外。法国的核电机组绝大多数是在1980年后建的,一路发展到现在,法国人每用10度电,就有7.5度来自核能发电。这些电力,法国人自己用不完,还经常卖给周边的国家。目前,法国是世界上电力净出口最大的国家,其碳排放水平也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法国如此坚持发展核电,与能源的短缺有极大关系。和日本一样,法国是一个一次性能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没有煤,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欧派克组织(OPEC)在一年内将石油价格提高了4倍,这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时的法国首相是梅斯梅尔,他在危机关头,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几乎疯狂的庞大核能发展计划。该计划称,到1985年法国要建造80座核电站,到2000年要建造170座核电站,最后实现法国电力全部由核电提供的宏伟目标。这个计划被称为“梅斯梅尔计划”,它开启了法国核电的大发展时代。在“梅斯梅尔计划”宣布当年,法国便开建了3座核反应堆,并在随后的15年内,建造了56座核反应堆。 “梅斯梅尔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法国能源独立的发展计划,加之法兰西民族是一个崇尚独立自由的民族,因此,“梅斯梅尔计划”一经推出便很快被民众所接受了。 技术层面:统一标准 “法国的奶酪有200多种,但核电机组只有一种。”美国核管会原主席塞林并非只是说了一句俏皮话。 众所周知,发展核电的一大障碍之一是成本太高。美国采取的办法是增加对其他能源的税收,降低核电税收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核电发展,而法国靠的是技术的标准化。法国的59台核电机组采用的是同一技术,因此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每千瓦低于1000欧元,仅相当于世界核电平均投资水平的一半,运行成本比美国低40%。法国是世界上工业和民用电价最低的国家之一。 与之相比,美国有上百个核电机组,技术上也是兼容并蓄,电厂建设是由不同的公司承担的,建完后又由多家私营电力公司运营,这样无法共享。形不成规模,建设和运营成本自然增高。 法国核电的这种成功,除了技术标准化,与它独一无二的核电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分不开的。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法国政府只授权法国电力公司为唯一的法国核电站的业主、运营商以及法国核电计划的总体工程管理单位。简单地说,就是“一龙治水”。“一龙治水”可以保证将建设、运行中的经验不折不扣地反馈给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促进设计工作不断改进,推动提高设备质量,从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
已经有0人参与评论
发表评论推荐阅读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