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我国核材料专家武胜院士逝世

发布时间:2023-1-13 15:38   


我国著名的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胜今天逝世

武胜,我国著名的核材料与工艺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阿城县。1948年考入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1952年进入阿城第一中学学习。1954年保送留苏预备部,1955年进入苏联第聂泊尔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学习,1956年转入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有色金属专业学习。


1960年分配到二机部北京九所开始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热处理研制攻关。1964年转战青海221继续进行核心部件的研制,随后投身氢弹研制攻关,最终为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提供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件。1971年转入三线着手新型号的研制定型。


从1981年起,在30余年的时间里,开创性地组织了高性能铀合金研制、特种材料相容性与表面改性研究、材料表面防腐蚀保护技术研究、氚(氢、氘)及氦在材料中的行为研究等工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03年任中国核材料学会副理事长。2004年任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2年至今在中国核材料学会任常务理事。



感恩此身报国念
图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北三省由此陷入长达13年之久的伪满统治时期。


1934年9月23日,武胜出生于黑龙江阿城县一户闯关东的贫民家庭。日本帝国主义一系列凶残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与迫害,使得民不聊生,混乱的社会现状、艰难的生活处境给武胜的童年留下了难以抹灭的记忆,在“不知自己是中国人”的日伪奴化教育中度过了屈辱的少年时代。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北三省解放战役随即打响。1948年,东北三省各地陆续解放。9月,武胜考入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1950年,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这让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武胜不再为生计而发愁,可以安心读书。他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50年,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中。


1952年6月,复员回校的武胜进入阿城第一中学高中二年级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成绩优异、各方面能力突出,武胜于1953年8月光荣入党,成为阿城一中十分鲜见的学生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模范优秀学生干部。高中毕业时更获得“学生中的一面旗帜”的赞誉。1953年作为唯一的一名学生代表当选阿城县第一届人大代表。


1954年9月,武胜以优异的成绩保送留苏预备部,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俄语学习。俄语学习难度很大,但武胜和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常常学到很晚。


当时,留苏预备部的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学生们的生活标准在当时已经够得上中级干部“小灶”的待遇,在衣服、鞋帽等出国装备的配置上也极其周全。武胜后来常感慨说:“我就没想过能上大学,更没想过能到国外上大学。”“祖国和人民的关爱之情,让我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新旧时代的巨大反差让他从此奠定了“感恩此身长报国”的坚定信念。


1955年9月,武胜踏上前往苏联的求学之旅,来到了位于乌克兰第二大城市第聂泊尔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虽然经过留苏预备部一年的俄语培训,但与真正的实际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过语言关,除了吃饭睡觉,武胜投入全部的时间用于学习,每天晚上都要学到深夜12点。他说,“国家送我出来学习不容易,拼了命也要学好”。


1957 年,武胜在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做物理化学实验


因国内对有色金属专业人才的需要,1956年9月,武胜转入莫斯科有色金属与黄金学院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习。


在4年的时间里,武胜如饥似渴地学习了有色金属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工艺课等知识。学校开设的大量实验课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掌握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的深厚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动手能力在武胜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联大学里自由、民主、活跃的学术风气对他形成民主科学、兼容并蓄、集思广益的学术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善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0年6月,顺利完成4年学业的武胜在同学中率先申请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毕业答辩,当场获得冶金工程师称号。随后他立即向大使馆提出回国申请,为的是早日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两弹攻关不畏难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帝国主义除了在经济技术上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外,还在军事上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这让中国人民认识到:要反对核战争,粉碎核讹诈,保卫祖国安全,就一定要有强大的国防,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中国向来是一个与人友善的国家,但“若外敌欲侵,虽远必诛”!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


1960年10月,回到祖国的武胜来到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报到。这是一个应核武器发展需要而成立的保密单位。在严格的保密教育中,武胜明白了自己承担的神圣使命——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热处理的研制攻关任务。原子弹核部件的研制生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任务,而热处理又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工艺技术。


对于武胜和同事们来说,谁都没见过铀,既不知它的物理化学性能,更没有现成的热处理工艺,要进行工艺攻关,难度极大!


“怎么办呢?第一条:反正是不能等,必须搞出来。苏联专家不给我们指导,我们憋着一股气,能不能搞出来先不说,就是下决心要搞出来。第二条:土法上马。没有现成的东西,大家自己研究想办法。”


自力更生!发“愤”学习!


“什么不懂学什么,什么需要学什么”的学习法则,让武胜后来集众学而融会贯通,遇难题亦能逐一破解。


他首先从门捷列夫周期表有关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能相关知识学起,从铸造知识学习,从如何建立真空系统、如何测量真空学起。整个第九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学习氛围都很浓厚。


1963年3月,北京第九研究所原子弹理论设计宣告完成。1964年1月,高浓缩铀成功获得;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二机部九局决定进行“草原大会战”。3月,武胜转战青海221,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科研人员与技术工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两弹研制攻关。


青海高原海拔32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紫外线强,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0.4摄氏度,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时有大风沙和沙尘暴。空气干燥,气压低,水烧到80摄氏度就沸腾。馒头蒸出来发黏,米饭都是夹生的。


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影响大家奋战的激情。在无文献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武胜作为102车间第二工艺组副组长,在车间副主任宋家树的带领下,攻克了核心部件精密铸造成型中的多项技术难关。张爱萍和其他许多领导同志都观看过这个部件的铸造过程,对他们自力更生的攻关精神给予赞扬。


上一篇:我国钠冷快堆专家徐銤院士逝世下一篇:海阳核电3号核岛钢制安全壳筒体一环顺利吊装就位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