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磁共振:准确、无辐射的影像检查

发布时间:2014-10-28 13:21 原作者:魏静红 通讯员 潘英媛 王媛   来自: 老人报(广州)

磁共振:准确、无辐射的影像检查

 

提起影像学检查,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电离辐射的问题,当医生为了明确诊断提出做影像学的相关检查时,不少患者会心生畏惧。然而,并非所有影像学检查都有“电离辐射损伤”的缺点,磁共振检查就属例外。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马立恒介绍,磁共振检查技术(MRI)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技术革命,具有环保、无辐射、诊断精确等优点,除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外,还能提供病变生化成分及功能改变的依据。

指导专家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 马立恒

记者 魏静红 通讯员 潘英媛 王媛

准确、无辐射的影像检查

MR优势: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

MR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内大量存在的氢质子在磁场的作用下重建出层次丰富的人体断面图像信息。“人体组织间含水量的差异、病变组织的生化成分和含水量的改变都可导致氢质子含量的差别,造成所采集到的信号的差别,形成了正常组织间以及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丰富的信号对比,软组织分辨力高,使我们能轻易地发现病灶。”马立恒称,MR成像不存在电离辐射损伤,是一项非常环保的检查项目。

此外,因为MR为多序列成像,组织的某些生化成分的差别在一些特殊的磁共振序列上可表现为特定的信号改变,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例如:畸胎瘤、脂肪瘤和某些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因其含有脂肪组织或出血,在不同的磁共振序列上表现为特殊的信号改变,为病变提供定性诊断依据。

至于MR功能成像,使MR检查能反应组织的代谢、功能信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恶性肿瘤因肿瘤细胞膜脂质代谢旺盛,利用MR波普检查能显示胆碱峰明显增高,为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脑功能成像,通过MR功能成像序列,能检测脑的特定功能区的功能改变,为脑肿瘤患者术前精确定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哪些部位做MR检查效果好?

MR检查的优势是软组织分辨力高,对于神经系统,鼻咽,四肢骨关节及脊柱病变的早期诊断有明显优势。对于不含气体的腹部实质脏器,尤其是盆腔疾病的早期诊断亦有明显优势。因受空气的磁化率伪影及运动脏器的运动伪影的干扰,对于肺部及胃肠道病变的诊断,MR成像不列为首选检查项目。

哪些情况下不适宜做MR

首先,MR成像仪具有强大的磁场,含铁磁性的金属物质在强大磁场作用下易发生移位,因此,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非钛类金属的冠脉支架、非钛类的人工金属假体等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行MR检查。 

其次,急性的脑出血,较危重的急性外伤患者,不建议首选MR检查,因为MR成像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不如CT敏感,且检查时间长。

另外,因MR检查时间稍长,严重的脑中风患者,除非高度怀疑为其它病变(如肿瘤)合并的出血,在没有医务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做MR,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延误抢救时间。 

马立恒提醒,因为MR成像仪的高磁场环境,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怀孕前三个月者不建议做MR检查。而妊娠后期,MR检查能清晰显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胎盘异常,成为妊娠后三个月的优势检查方法。

对于极少数幽闭恐症者,除开放式磁体外,不建议做MR检查。因为磁共振仪的磁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状结构,会造成幽闭恐症患者的恐惧、焦虑甚至强迫症状。

MR检查需要特殊准备吗?

除腹部,如胆道和胃肠道的MR检查需要禁食或灌肠、喝水(或对比剂)之外,多数部位的MR检查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前准备。对于烦躁而不能制动的患者,可于检查前给予镇静剂。


上一篇:电离辐射照一照 印染废水“解毒”下一篇:低剂量 CT 扫描在神经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