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核能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关键,其中乏燃料问题是核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今天在这里整理一下核燃料从使用到处置的过程,让您分分钟了解核燃料。 1.什么是乏燃料 反应堆内部其实和烧水差不多。堆芯就像是一个巨型的“热得快”。 ▼ 只不过“热得快”是靠通电加热,“烧”的是电;堆芯是靠复杂的核反应加热,“烧”的核燃料,主要成分是铀元素。“烧”的过程就是成千上万的小中子,打在燃料上,燃料发热了。▼ 核燃料被做成一段一段的,称为燃料芯块。▼ 但是芯块不是直接放在反应堆内的,而是一个接一个连成棒,用金属包住,做成燃料棒。▼ 做成棒状是不是和“热得快”长得像好多了。外面这层金属称为燃料包壳,成分为金属锆。 但是那么大个的反应堆,只放几根燃料棒不过瘾,因此把燃料棒捆到一起,组成燃料组件。一个反应堆内一次放好多捆儿。▼ 核燃料“烧”过之后,也会变成渣渣,就像煤烧完变成煤渣似的。▼ 这些“烧”过的核燃料就称为乏燃料。
2.乏燃料的存储 刚出炉的乏燃料仍然是发热的,这部分热量称为衰变热,是由于衰变产物的β衰变。因此必须给乏燃料降温,降温方式有两种,用水或者空气。用水降温就是放在水池内,称为湿式存贮。水池可以是人工建造的,也可以是利用岩洞内的水池。▼ 用空气降温的称为干式存贮,世界各国已建成的干式储存设施主要有空气冷却储存室、干式混凝土容器、混凝土干井及金属容器四种。▼ 由于乏燃料不只是热,还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存储过程中通过钢板和混凝土将放射性屏蔽掉。否则一个个小粒子就像是变小的孙悟空,从身体穿过一次,就会干掉几个细胞。▼ 3.乏燃料后处理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一直是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乏燃料内也有很多值得利用的元素,因此就把它们那么晾着太可惜了,要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取出有用的元素。首先来看一下,乏燃料里面有什么。 新的核燃料内含有3%的铀-235,97%的铀-238。▼ 而乏燃料内的成分就复杂了,3%的高放射性水平的裂变产物,1%的铀-235,1%的钚和95%的铀-238。其中铀和钚都是可以利用的元素。裂变产物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元素,锶-90、铯-137和超铀元素镎、镅和锔等。▼ 因此,要想回收利用这些可用元素,需要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处理过程分为:冷却、首端处理、分离与净化。▼ 冷却,就是之前提到的放在大水池子内降温。 首端处理,开始像是切葱花一样,将乏燃料组件切割成小短段,然后将从包壳中裸露出来的燃料芯块进行化学溶解。当然葱花是在菜板上切,乏燃料是在水池底部遥控切割。▼ 有时候仅仅切割还不能把包壳和燃料分离,这时候就需要用化学试剂将包壳溶解。溶解包壳和芯块所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是硝酸。▼ 乏燃料分离方法可分为水法和干法两大类。 所谓水法,就是把乏燃料溶解在化学试剂中,滤掉渣渣,提取想要的元素。主要有:磷酸铋流程、Redox流程、Butex流程、Purex流程等。迄今为止,工业化后处理厂采用的都是水法技术。而水法后处理的主导工艺是1949年由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发明的Purex流程。主要采用硝酸、磷酸三丁酯、煤油或正十二烷等化学试剂。▼ 所谓干法,就是利用挥发、结晶等方法,不用硝酸等化学试剂,而是用液态金属、熔盐等。干法流程主要有:高温冶金法、高温化学法和氟化挥发法。▼ 4.乏燃料后处理中的废料 尽管通过后处理技术可以将乏燃料中可利用的元素提取出来,但是在后处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核废料,其中一些元素具有很强的反射性。 对于放射性废气的处理,主要方法是是对其进行净化。对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就像汤太咸了,向里面加水一样,进行稀释,稀释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后再做成固体。▼ 对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主要是深地质层处置,采用水泥、沥青、塑料、玻璃、有机和无机涂料、金属等包覆设备表面或整体,将放射性核素长期固定和封闭在固化体中,固化后存放到入深地层处置库内,使其与生物圈隔离。▼ 比较著名的深地层处置库为美国的尤卡处置库,位于拉斯维加斯山谷西北80英里(130公里)处,内华达州南部中心地区靠近与加利福尼亚州交界处的山脊线内。▼ 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核废物政策法修订案》(NWPAA),指定尤卡山场址为唯一高放废物处置库候选场址。 2002年7月9日,由总统推荐并经美国国会批准,尤卡山场址被确定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最终场址。 2008年6月,在大幅拖延后,美国能源部向核管会递交了长达8600页的尤卡山处置库建造许可证申请书。 2009年,奥巴马在赢得选举后,表示将削减2010财年尤卡山项目的全部拨款。 2010年3月3日,能源部正式向核管会提交申请,撤销尤卡山处置库建造许可证申请书。美国唯一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项目已经正式终止。▼
5.未来乏燃料的出路------嬗变 所谓嬗变,就是利用核反应一种化学元素转化成另外一种元素。例如将乏燃料内长寿命的裂变产物转化成短寿命的。这个过程可以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ADS)中实现。▼
结束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乏燃料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但是我坚信,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电站运行经验的积累,乏燃料的处理技术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核能终将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